< 前一個 | 下一個 > |
---|
![安賈德醫師(Dr. Amjad Othman,右)領著醫護們,在病患全身麻醉後,仔細耐心地完成兩兄弟的醫治,拔除牙痛病苦。[攝影者:林綠卿]](/community/./images/community/B9C2D9608C5811EFBCD8533BE583BAFF_0.jpg)
2024年8月30日,約旦慈濟志工將牙科的行動診療設備,一一架設好,並將必要的醫材放置妥當。醫療之愛,依約而至,不少敘利亞難民一早就來排隊候診。其中患有智能障礙的兩兄弟,不協調的外表,特別引發慈濟志工的關心與協助……
◎織醫療網 人醫志工齊力
幫助敘利亞難民,解決就醫不便問題,慈濟約旦分會定期舉辦義診。8月30日人醫團隊來到南薩(Ramtha)地區,在溫卡頌國小(Um Kathoum Elementary School)舉行牙醫義診。
由安賈德醫生(Dr. Amjad Othman)帶領的人醫團隊,再加上當地的敘利亞志工阿里媽媽(Asmahan Almasri)、伊爾罕媽媽(Elham Aljawabrah)、還有大學生志工,及安曼(Amman)地區來的志工一共三十五人,大家攜手,共同服務九十五位南薩地區的敘利亞難民鄉親。
義診前就登記的病患,領到病歷表後,「慈心之家」(Tzu Xin House)兩位志工媽媽量體溫、血壓、血糖,便在走廊上安靜等候。一個個先由今年(2024年)也回臺灣參加「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」的安賈德醫生初步檢查,再由牙醫團隊接手治療。
可以在現場做的治療如補牙,填牙,拔牙。如果需要後續治療的病患,會再由志工安排到安賈德醫生在安曼的診所免費治療。如果需要做全口的活動假牙,約旦分會評估後則由慈濟資助。
三十二歲敘利亞媽媽妲蘭妮(Maram Yousef Dagrani),她的門牙有一顆缺失了一半,加上臼齒嚴重疼痛,已經忍了兩個月。壞掉的門牙不但影響外觀,連說話、吃飯、喝水也多有不便。因為無法負擔修補牙齒的費用,所以當知道慈濟要到南薩義診,就趕緊來就診。
「我來補牙 還有拔臼齒,醫師們都很棒,對我很和善。」在醫師們的細心治療下,一個鐘頭後,她的門牙修補得完好無缺,壞掉的臼齒也被拔掉了。
「這個藥一次一顆,一天三次,另外這種有需要的時候,每八個小時吃一或兩顆。」藥劑師絲柏(Heba Dahdal)體貼細心提點著,領了止痛藥之後,妲蘭妮連連感恩證嚴上人與慈濟,也讚歎醫護們的巧手與悲心。
◎全身麻醉 團隊用愛補缺
在等待隊伍中,有一對醒目的兩兄弟,一眼就能看出,他們是患有智能障礙的病患。手腳不方便下,志工們暖心地關懷照料,防止他們跌倒或因害怕而亂跑。
「已經有兩年的時間,他們因為牙痛而哭泣,沒有止痛藥可以緩解。」媽媽歐娃蒂芙悠悠說著兩兄弟長年的牙病折磨。而到大醫院全身麻醉治療牙齒,一個人就需要七百約幣(約合新臺幣三萬一千五百元),身為難民的他們,根本無力負擔這麼高的醫療費用,
「他們無法自我控制的身體,也不會乖乖張嘴讓牙醫師治療,一般牙醫師是無計可施的。」醫師看著眼前這兩兄弟,解釋著處理方向,這種特殊的個案,之前果爾莎菲(Ghor Al Safi)的特教中心也有,必須到安曼來治療。
9月5日,義診五天後,志工就安排協助兩兄弟,來到安曼金地醫院(Kindi Hospital)進行全身麻醉,醫治牙病。
「想睡了嗎?」手術房裡安賈德醫師輕輕問著,已經注射麻醉劑的哥哥古賽(Qusai Ahmad Al Radi),話剛落下,他已沉沉睡著。
「我把他的牙齒清乾淨了,一切都很好,感謝真主,右邊的疼痛清除了。有一顆蛀牙的,我們把神經抽掉,還填了牙。」安賈德醫師領著醫護們,仔細耐心地完成治療程序。緊接著換弟弟在醫師的仁心仁術下,團隊一樣用愛補缺。
◎貧病相依 戰亂下不由人
其實不會表達的兩兄弟,哥哥古賽已經二十八歲,因出生時喝到羊水,而當時的醫生並沒有進行治療,所以造成呼吸道感染。一直到兩、三歲,父母多方求醫,才確診是一個發展遲緩兒,正常兒童每年可以增加的智力,他必須要延遲四至五年才能發展,這分遺憾,注定終生陪伴。
小四歲的弟弟賈伯(Jaber Ahmad Al Radi)現年二十四歲,出生的時候不足月,但是醫師告訴媽媽他沒有問題,不需要住保溫箱。一直到四歲的年齡,他的行動與語言能力明顯不夠,迫使父母開始向醫生尋求幫助。異於正常孩童的情況,沒有學校願意接納,只能在家自行照顧。
孩子先天上的不足,歐娃蒂芙與先生也疾病纏身,家裡還有一個女兒跟小兒子,戰亂下貧病相依,爸爸無業,全家就靠聯合國食物券還有其他慈善組織救濟過日子。艱困的環境半點不由人,但為母則強的媽媽,還是想方設法讓孩子們能得到醫治。
「兩個兒子在五年前開始出現牙痛的狀況,可是一般牙醫師不能處理這樣的病患。」他們曾向南薩地區一個慈善組織求助,塔卡服診所(Altkaful Health Center)安排他們向另外一個國際組織求助,美國敘利亞醫師協會SAMS(Syrian American Medical Society Foundation)在兩年前曾經來過約旦牙科義診,幫兩兄弟做過全身麻醉的牙科治療,可是並沒有治療完整。所以這兩年來,他們還是每晚哭泣。
◎人道救援 為苦難人付出
「有一天奇蹟似的,伊爾罕媽媽來找我,她跟我說有牙科義診,我就登記了,說不定可以送他們去醫院,結果真的出乎我意外的迅速,在一個星期之內就帶我們來醫院了。」媽媽滿心的歡喜,激動說著兩兄弟就醫原由。
更令她驚喜的是,在南薩的義診,他們遇見了慈濟,迅速的在五天後,幫助孩子治療好困擾多年的牙痛。
「之後這對兄弟牙齒方面,若還有其他問題,都可以到我的診所,免費回診治療,我要感謝慈濟,做得妥善安排,才解決他們的病痛。」人醫會的負責人安賈德醫生,慈藹地交待著媽媽,後續的治療問題不用擔心。
這次終於有人回應了媽媽的請求,媽媽難掩心底的感激之情,直說:「你們帶我們到醫院,幫我兒子全身麻醉拔了牙,才能解決他們的苦痛,謝謝你們。」對上人、慈濟與約旦人醫會,她有說不盡地感恩!
「看到病人可以得到治療,變得健康,是每一個醫師的心願。像慈濟這麼有效率,有組織,以人為本,富有人道精神的慈善團體,是非常少見的。」長年與志工奔波在大漠,為難民無私付出的安賈德醫生,說的,還是感恩:「感恩上人與慈濟,人醫會才能在約旦一直做人道救援,拔苦救難。」
愛,其來有自,安賈德醫師與太太,已連續兩年回到臺灣參加國際人醫年會,深深感受到慈濟大家庭的溫暖,源源不斷滋養著身心靈,化成勇往直前無懼的力量。
今年也有四位年輕的牙醫師一同回臺尋根,因為他們在參與義診過程中,看到了佛教慈濟跟其他組織的不同,領受上人教導眾生慈悲利他的精神。也祈盼約旦人醫會可以在當地蓬勃發展,有更多醫師加入,共同為苦難人付出。


圖左 :8月30日人醫團隊與約旦志工來到南薩地區,在溫卡頌國小(Um Kathoum Elementary School)為敘利亞難民,舉辦牙醫義診。[攝影者:陳秋華]
圖右 :由安賈德醫生(左五)帶領的人醫團隊,再加上三十五位志工,大家攜手,共同服務九十五位南薩地區的敘利亞難民鄉親。[攝影者:陳秋華]


圖左 :義診前就登記的病患,領到病歷表後,由慈心之家兩位志工媽媽量體溫、血壓、血糖,便安靜的在走廊上等候。[攝影者:陳秋華]
圖右 :三十二歲敘利亞媽媽妲蘭妮(Maram Yousef Dagrani,右)在醫師們的細心治療下,一個鐘頭後,她的門牙修補得完好無缺,壞掉的臼齒也被拔掉了。[攝影者:林綠卿]


圖左 :藥劑師絲柏(Heba Dahdal,左)體貼細心提點著,領了止痛藥後,妲蘭妮(右)連連感恩證嚴上人與慈濟,也讚歎醫護們的巧手與悲心。[攝影者:林綠卿]
圖右 :古賽、賈伯兩兄弟是患有智能障礙的病患,手腳不方便下,志工們暖心地關懷照料,防止他們跌倒或因害怕而亂跑。[攝影者:劉金玫]


圖左 :9月5日,義診五天後,志工就安排協助兩兄弟,來到安曼金地醫院(Kindi Hospital)進行全身麻醉醫治牙病,媽媽一旁細心照顧著。[攝影者:林綠卿]
圖右 :手術室裡,醫療團隊到齊,麻醉科醫師為兩兄弟治療前先全身麻醉,以利後續牙病醫治。[攝影者:林綠卿]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