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一個 > |
---|
![九月,幹部們花了三天的時間,奔波五個不同部落(齊拉文尼、齊萊卡、齊溝九、青溝貝、馬沁杰芮)中的九間小學,發放募來的三百一十一雙童鞋。[攝影者:慈濟基金會]](/community/./images/community/76870CD0962211EDB7A765790A487015_0.jpg)
在這麼多負面條件下 的馬拉威,如何才能翻轉他的未來呢?如果有「慈濟大愛」,馬拉威,會不會不一樣呢?
◎跨國關懷 種下善種子
慈濟南非跨國團隊,2018年的時候把愛的腳步跨足到非洲第八個關懷國家──馬拉威。
這個緣分,來自於2017年10月,慈濟志工在德本機場認識了當時二十七歲的馬拉威青年麥可。麥可在南非德本志工的邀請下,積極參與慈濟活動,並投入志工服務,他好希望把慈濟互助、互愛的精神,帶進自己居住的馬沁杰芮(Machinjiri)部落。
於是,南非德本志工展開了跨國關懷,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前,數次來到馬拉威。帶動當地社區志工,關懷獨居長者,也募集二手衣送到需要的人手中,以行動來帶動,在馬拉威種下了穩固的善種子。
這些善種子不斷的口耳相傳、相互帶動,從2018年開始到2022年9月,馬拉威布蘭岱(Blantyre)總共有了十一個慈濟的關懷點。
馬沁杰芮、青溝貝(Ching’ombe 磚房重建部落)是2018年跨國團隊關懷、帶動的部落。
2019年伊代風災後,跨國團隊手把手地陪伴著馬拉威志工,一起關懷齊拉文尼(Chilaweni)、馬薇拉(Mawera)部落。
新冠疫情爆發後,2020年馬拉威本土志工第一次獨立承擔,帶著跨國團隊的大愛精神,前往齊來卡(Chileka)、齊溝九(Chigojo)部落關懷。
有了第一次獨力承擔的經驗之後,本土志工信心倍增,隔年(2021年)又把「慈濟大愛」帶進了齊沃可(Chiwoko)、卡瑪札(Kameza)部落。接著2022年又將愛的腳步跨足到卡馬裘貝(NKhama-Jumbe)、齊倫巴(Chirimba)及青甘巴(Chingamba)部落。
因為關懷的部落愈來愈多了,馬拉威幾位主要幹部不斷思考:如何提供志工們更多精進成長的機會呢?
2022年8月13日,馬拉威三十三位本土幹部在慈濟辦公室召開月會,希望能夠整合部落的人才,成立功能組,讓每個人在關懷部落的時候都能夠發揮力量。
因為大家都不太清楚,整合人才應該把握什麼原則?所以邀請南非志工袁亞棋透過連線與幹部們交流互動。她說:「功能分組如同一輛車的不同組件,功能雖然不同,但是每個組件都一樣重要,彼此合作才能夠讓車輛安全運作。」
「車子的引擎就是團隊的心腦中樞,人人的心凝聚在一起,方向一致,自然車子就能往前進。『運載群生』是這輛運輸工具(功能團隊)的主要任務,這一點千萬不能忘記。」袁亞棋提醒著幹部。
會議中,幹部們規劃了五個功能組的編制,分別是:社區服務,負責帶動愛灑、訪視,及各種社區互助與提升;教育,負責關懷新芽助學生的就學情況及慈濟精神的培養;自助慈善(農耕),培育部落村民農耕專業,帶動自力更生與自助式的慈善精神。
還有,自助慈善(生產),負責培育志工自力更生的生產能力,學做清潔皂,營收可自助也可以回饋慈善互助;文書(人文真善美三合一),由一批年輕人負責每次活動的拍照、關懷報告建檔與回報本會。
每個功能組分別安排五到十位的成員參與。希望從週一到週五,天天都有不同的功能組志工活動,每個月安排部落關懷、帶動行程,讓馬拉威慈濟活躍、活潑化,並且更深入到部落每個人的心中。
◎自助慈善 製作清潔皂
志工麥可從經營工廠的朋友那裡,學會製作清潔皂的方法。於是自己買了原料在家裡試做,發現製作方法簡單,做出來的肥皂清潔效果又好。他說:「這項技能實在太適合推廣給志工了。」
麥可跟幹部們討論,「如果各個部落的志工都學會這項技能,不但讓大家多了一項自力更生的能力,製作出來的清潔皂(粉)也可以發放給貧困的家庭使用。」
於是,從9月5日的第一個星期進行清潔皂(粉)教學。一開始齊溝九、青溝貝、齊拉文尼、齊萊卡、馬沁杰芮等五個部落,有十五位志工參與。
麥可為大家解釋每項原料的用途,接著一個步驟,一個步驟,教導志工製作清潔皂的工序。「首先攪拌混合好的原料,再倒入模型中,接著放置數日等它完成皂化,清潔皂就完成啦!」
慈濟在教製作清潔皂(粉)的訊息,一下子就在各個部落傳開了,接下來的每個星期一,都有來自不同部落的志工們來學習。有人從部落走路來,有人搭車來,人數愈來愈多,就連青溝貝的高非酋長也一起加入製作清潔皂(粉)的行列。
連續四個週一,總共有一百多位志工來學習製作清潔皂(粉),每個部落都有了種子志工。接下來幹部們還會陪伴種子志工前往不同部落推廣,讓部落居民能夠在家裡獨立製作,這樣自助慈善的目標才算達成。
◎自助慈善 農耕計畫
因為馬拉威大部分的居民是以農耕維生,因此自助式慈善的另一個項目,就是帶動部落的農耕。
袁亞棋曾經與馬拉威幹部分享緬甸一把米的故事,以及靜思精舍自力耕生的農禪生活。馬拉威幹部們期待:希望也可以學習緬甸一把米的精神。
為了強化部落的農耕,帶動居民的信心,他們在部落內開闢慈濟農場,希望收成的蔬果可以做為慈善關懷的物資,帶動馬拉威的自助慈善。
每個月的週二是農耕功能組的工作日。十二位來自不同部落的志工,9月6日帶著由慈濟購買的農具、肥料、種子,來到齊拉文尼部落瓦岑賈酋長撥出的一塊土地,酋長希望慈濟運用這塊土地,來帶動部落的農耕。
志工們計劃在這塊土地上種植番茄,收成後可製成番茄醬,這樣就有收入可以幫助部落,也可以護持馬拉威的慈善運作。
齊拉文尼部落瓦岑賈酋長與青溝貝部落高非酋長,兩位是農耕功能組的成員,他們帶領志工用鋤頭翻土,開墾出一畦一畦整齊的菜畦。之後,一群人到山谷下挑水,把土地潤濕,再種下番茄的種子。
隔週二(9∕13),志工們來到青溝貝部落酋長撥出來,比較靠近水源的土地。大家決定把土地重新翻土後,同樣種植番茄。
9月27日,慈濟辦公室來了一位六十四歲的農耕專家哈倫(Hallen Khembo),他聽說慈濟在部落帶動農耕,自己便跑來報名當志工。
剛好有一位志工家裡靠著小小耕地維生,但因缺乏農務知識,蔬果都種不好。志工們便邀請農耕專家哈倫一起去看一看。
哈倫不僅分享經驗與知識,並與志工亞伯罕代表慈濟捐贈種子給其他志工,支持他一同投入農耕計畫,自助助人。
由於馬拉威的氣候進入春季,太陽升起後天氣就越來越炎熱。所以青溝貝部落的志工們,都在太陽升起時下田,每天十點前就把農務做完,再利用農務完成後的時間去部落訪視。
◎社區服務 帶來歡喜
齊拉文尼部落在2004年保健中心蓋好之前,部落居民看病、孕婦產檢、生孩子,都必須走八公里的路才能到醫院。部落因此常常發生沒辦法即時救治的狀況,犧牲了許多寶貴的生命。
雖然,目前的這所保健中心還是有許多的問題,如缺藥、缺水電、清潔人員不足,但它可是齊拉文尼部落不可或缺的地方。8月29日,幹部們組成社區服務隊,來到齊拉文尼保健中心,志工們思考:「我們能為這個地方做什麼?」
於是一群人,自動自發地帶著打掃工具來保健中心打掃。裡裡外外,掃地的、拖地的、擦玻璃的、幫忙整理病床的,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。
「哪來這一群熱心又有愛心的人?」醫院的工作人員與病患都好驚訝。
有了打掃齊拉文尼部落保健中心的經驗,9月30日這一天,社區服務功能團隊再召集三十多位來自不同部落的志工,從自家帶著打掃工具,來到馬沁杰芮的保健中心做社區服務。
「這間保健中心是當地最大的醫療中心,服務約十萬名居民。」志工們用自製的清潔粉為保健中心打掃,除了掃地、拖地,也為庭院除草。醫院主任非常開心,不斷讚歎慈濟志工:「你們為社區互助做了非常棒的身教典範!」
◎二手童鞋發放
在馬拉威有許多家庭買不起鞋子,所以很多小孩都是打著赤腳上學。
山下靠近市區的小學,有的孩子雖然有鞋穿,但也都是破破爛爛的。腳上的塑膠鞋穿了兩年,家裡沒有錢再買新的,即便鞋底磨成一面薄紙片,破了大洞也還是穿著。這些孩子,看到志工帶來鞋子都好興奮。
孩子們排隊領鞋子的時候,志工們都會蹲下身來,為他們一個一個找到大小合適的鞋子。這些鞋子來得不簡單。從七月份開始本土幹部發起募集三千雙二手童鞋的計畫,為了達成目標,他們自製海報宣傳這項活動。
雖然最終只募得三百多雙二手童鞋,但是對剛剛獨力承擔慈濟事三年的他們來說,已經是非常不簡單了。
九月,幹部們花了三天的時間,奔波五個不同部落(齊拉文尼、齊萊卡、齊溝九、青溝貝、馬沁杰芮)中的九間小學,發放募來的三百一十一雙童鞋。不僅發放鞋子,麥可也與孩子分享愛心二手鞋的由來,並與學校老師分享慈濟。
◎新芽助學生訪視
馬拉威本土幹部們除了獨自承擔二手鞋募集、入校園發放,從去年(2021年)開始也獨立承擔新芽助學,至今總共資助八十三位高中學生學費。
九月份,教育功能組的幹部們安排了新芽助學生的家訪,希望有機會更貼近學生的家庭及他們內心的故事。
十九歲的斯丹(Syden Bali)靠著打零工養家,與母親相依為命,因為家裡繳不起學費無法上學。同樣十九歲的亞米坎尼(Yamikani Daudi)與七十五歲的祖母一起生活,因為付不起學費,而無法完成高中學業。亞米坎尼除了得打零工幫忙家計以外,也幫祖母製作土磚、販賣,他是個非常努力的青年。
馬拉威慈濟人自力更生,資助這些孩子的學費,讓他們回到校園讀書,透過教育翻轉他們的生命故事。
每週三、五,或有空檔的日子,社區服務功能組的幹部就會安排部落愛灑及訪視,同時也帶動當地部落的志工一起參與訪視。
九月份他們去了七個不同的部落,共發放一百一十六戶玉米粉,並在大樹下露天愛灑。9月30日這一天,本土幹部租了充電音響、麥克風,趁著夕陽西下前涼風習習,來到齊溝九部落愛灑。
亞伯罕拿著麥克風,口若懸河的講著慈濟,部落的人幾乎都被擴音機傳來的聲音給吸引出來了,現場密密麻麻來了五百多人。
在一站、一站不同功能面向的關懷帶動中,各個部落都接引出了一群又一群的志工。
不論是哪種類型的關懷活動,結束後,當天傍晚,文書功能組必定會完成活動報告並送出。九月,文書功能組共交出了二十二份關懷報告,成果相當豐碩。
馬拉威布蘭岱大愛豐收的九月才剛結束。十月初,四十九位來自不同部落的志工再度聚集在慈濟辦公室召開月會,大家又馬不停蹄的企劃著十月份的關懷行動了。
十月除了持續帶動布蘭岱區以外,幹部們又將組團跨遠區去關懷奇夸瓦、恩桑傑地區。
因為慈濟的大愛,馬拉威,正在一點一滴的改變。


圖左 :每個月的週二是農耕功能組的工作日。十二位來自不同部落的志工,9月6日帶著由慈濟購買的農具、肥料、種子,來到齊拉文尼部落瓦岑賈酋長撥出的一塊土地耕種。[攝影者:慈濟基金會]
圖右 :8月29日,幹部們組成社區服務隊,來到齊拉文尼保健中心,一群人,自動自發的帶著打掃工具來保健中心打掃。[攝影者:慈濟基金會]


圖左 :2022年8月13日,馬拉威三十三位本土幹部在慈濟辦公室召開月會,希望能夠整合部落的人才,成立功能組,讓每個人在關懷部落的時候都能夠發揮力量。[攝影者:慈濟基金會]
圖右 :9月5日的第一個星期一開始進行清潔皂(粉)教學。一開始齊溝九、青溝貝、齊拉文尼、齊萊卡、馬沁杰芮等五個部落,有十五位志工參與。[攝影者:慈濟基金會]


圖左 :8月29日,幹部們組成社區服務隊,來到齊拉文尼保健中心,一群人,自動自發的帶著打掃工具來保健中心打掃。[攝影者:慈濟基金會]
圖右 :九月,幹部們花了三天的時間,奔波五個不同部落(齊拉文尼、齊萊卡、齊溝九、青溝貝、馬沁杰芮)中的九間小學,發放募來的三百一十一雙童鞋。不僅發放鞋子,麥可也與孩子分享愛心二手鞋的由來,並與學校老師分享慈濟。[攝影者:慈濟基金會]


圖左 :每週三、五,或有空檔的日子,社區服務功能組的幹部就會安排部落愛灑及訪視,同時也帶動當地部落的志工一起參與訪視。九月份他們去了七個不同的部落,共發放一百一十六戶玉米粉,並在大樹下露天愛灑。[攝影者:慈濟基金會]
圖右 :從七月份開始本土幹部發起募集三千雙二手童鞋的計畫,為了達成目標,他們自製海報宣傳這項活動。[攝影者:慈濟基金會]
